明嘉靖十年辛卯(1531)元宵那天,文正公謝遷致老友朱東谷的七律詩云:“元宵華燈喧里巷,新春淑氣滿乾坤。追思歸朋今無幾,何日相遇倒一樽”。這首詩里可以看出,當年泗門元宵燈會已非常熱鬧。明嘉靖中期,吏部侍郎謝丕致仕歸里,乃迎入街市,謂之穿三街(泗門集鎮舊時有前、中、后三街)。又增制各種雜燈,多以人物故事為內容,如姜太公釣魚、朱買臣負薪之類。而臺閣燈則始于清康熙初年,亦名大燈,長有丈余,高如樓臺亭榭。透過窗戶,可見木偶戲舞于其中,而機關輪線則藏燈盤之內,外人所不能見。臺閣燈備極工巧,僅一只燈就需花費數十成百金,極具奢華。古時候的燈藝對于現在來說真用巧奪天工在不為過,那么現在的燈藝就比古時候的差嗎?不是的,現在的燈藝與古時候的燈藝不是一個維度的產物,一個前者屬于時代更迭的產物,而后者屬于舊時代的珍品遺物,對于現在而言古時候的燈藝是一種敬仰?,F在的花燈包括春節民俗花燈,造型花燈,元宵燈籠等等,種類如滿天繁星,數不勝數。